十二五省陶研重点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网站首页    教改前沿    课题之窗    十二五省陶研重点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当前位置: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2011-10-20 14:14:14

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下

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

无锡市广勤中学省陶研重点规划课题组 2011.10

一、课题的提出:

1、校情分析: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公办初中,近年来随着民办学校的不断扩招,我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主要体现在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基础相当薄弱、学习缺乏兴趣、进取心不强。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这严重影响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蓝云博士指出:“每个教师都会同意这一看法,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不是学生智力方面而是动机方面。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生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有时显得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基本上不愿思考、不愿主动积极和老师积极合作,而且这种风气在小班化趋势发展的班级中还有蔓延的苗头。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甚至退回到比较单一、被动的学习模式,老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自信心不足,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和动机。

3、教情分析:许多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较为淡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意识不够,教科研意识不足严重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教师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如个人素养、表达能力、掌控能力、心理性格因素等,教师的教学行为缺乏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理性操作,还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情感态度以及潜在能力的关注,仍然比较注重书本知识,强调通过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等来提高教学质量,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使科研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学校实际,使我校课题的研究具有连续性,为了进一步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巩固我校的教育研究成果,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我校结合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基本原理,联系新课改教学实践,教科与教研紧密结合,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 “导学练合一”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我们始终认为陶行知先生的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在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最后让课堂的教学收到实效,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效。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进行陶行知思想研究,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努力探索新的适合于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在此课堂中能有效激发普通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途径和相关策略。

二、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以陶行知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及《纲要》中关于教学改革内容的相关论述为主要理论基础,在现代学习理论、当代认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传统教育思想进行新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机制的实践研究: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创造”等教育思想为指导。

陶行知始终强调,学生自动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要依靠正确的培养才能养成。他说“自动不与培养相对立,相反的自动有待于正确的培养。”陶行知认为治学应以兴趣为主,“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学生有了兴味,就会对所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有“得学之乐、耐学之苦”的精神和毅力。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学习首先是个人的学习,而且只有那些有个性的个人才能自由结合成为有生机的集体。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现代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的先进的研究成果为依据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学业成绩受着两种因素来决定:一是智力,一是动机。学习本是自动的吸收和积极的反应,不是被动的行为。教师不能给学生智力,更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内在的驱策和激励。动机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皮亚杰指出:“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一切成功的学习都伴有强烈的动机”。“他们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就的活动需要以某种动因作先决条件。”另外像动机的强化理论,成就目标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都可以给课题研究一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4、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理论依据

《纲要》强调:教学方式的改革,其核心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性的发展,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具体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性的同时,教师也要在课程实施中体现促进性、启发性、情感性、反馈性。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外同一领域关于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综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些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尤其在自主学习的实质、机制、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而对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主要观点如下:

①学习主体学生的自我效能、结果预期、计划和监控等成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作用便是自主学习最为重要的内在机制。

②自主学习的过程被诠释为下一过程:自主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时,首先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信念对任务特征和要求进行解释,设置学习目标,然后就要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之后是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最后生成学习结果。这些过程需要多次反复,最终才能获得与任务标准和要求相匹配的学习结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的驱动力是推动整个进程的重要机制。

③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他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2、国内研究成果的综述: 70年代末,在我国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开始涌现。先后出现了许多指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验,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上海青浦中学顾泠沅进行的“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教学法;邱学华进行的“尝试教学法”,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主持的“自主辅导教学”实验研究;辽宁盘锦二中魏书生实施的“六步教学法”;上海嘉定中学钱梦龙进行的“导学教学法”研究,上海闸北八中刘金海进行的“成功教育”研究等。所有这些教学实验都把学生自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主要追求目标,科学、严谨、持续的研究标志着中国自主学习的教学研究范式得以确立和深入的开展。而关于自主学习内在机理问题也同样出现一些重要的观点:

观点一:认为实施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任务之一。如我国心理学家卢仲衡在《自学辅导心理学》中指出.有了自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综合化的洪流如何奔腾,仍能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张玉昆等人还进行了“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其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观点二:认为实施自主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人格。认为自主性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道德特征,是人的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发展培养人的自主性。韩清林强调自主学习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他把自主性发展目标分解为主体性发展目标、自立性发展目标、自觉性发展目标、主动性发展目标、创新性发展目标。

教育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自主学习的价值与目的,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人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培养出能学、乐学、善学的学习者,以改进教育现状,改变学生今后的生活命运。

3、国内对导学练合一课堂实践研究成果如下:

该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教育教学角色的转变,以期获得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善。再简单一点,其实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模式”的变式,是为“不教而教、授之以渔”教学观念的又一个表达方式。教学前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和已有经验为基础,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教学效果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有所乐和学有所获。那么,它都符合“导学练教学模式”。

以上国内外管理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理论及导学练课堂的实践研究和成果为我校本课题研究的开展和深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借鉴。

四、课题界定及关键词

1、课题界定:

本课题继续以常态的课堂为“研究室”,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内容,以课堂教学中主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适合学校校情、学情“导学练合一”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为起点,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

2、课题关键词: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

①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

②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是现代人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③自主学习动机: 就是学生进行区别于传统的接受学习中,所要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动力因素的总和。

④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导”: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启发、传递、设计、疏导和调控。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的特点、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知识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或采用直接引导学生走向结论,或采用间接指导,启发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允许教师通过教读、范例等形式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提倡通过教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己探索、感悟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技能。教师引导,主要是对学生动机的引导、学习态度的引导、学习过程的引导、学习方法的引导,目的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所谓“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独立地、自由地、自主地完成教师在导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对于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差错,由学习组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班级内学生间的交流练习、反馈练习来订正。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在任务性学习、目标学习、创新学习这三个层次的反复训练中,达到学习的最高层次即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新方法的过程,要求不断更新以符合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则是利用高效的课堂和精选的作业练习,高效地学、有针对性地学、明明白白地学。

所谓“练”:指的是教师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学情况进行讨论练习,在班级内进行交流练习和反馈练习。练习的目的在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构建成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的学习模式,改善学生学习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导学练合一”的课堂模式,便是指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课堂中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反馈等形式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导”“学”“练”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有机的统一整合,没有先后之分、主次之分,它们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当然,各科还可以根据学科和学习内容的需要老师可以适当取舍环节,可以灵活动运用各个环节。总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需求,是为学生提供供选择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求达到最高化的课堂效益。

⑤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学生在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下,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总和。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新课程改革,深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在适合校情学情教情的课堂模式的推进下,努力探索能有效激发普通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方法、途径和相关策略,并积极付诸实践,不断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

1、挖掘适合我校“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新内涵,用新的教学模式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

2、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探索课堂激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途径和相关策略,并进行有效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提升。

3、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调动其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其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规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六、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将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遵循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现将我校陶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1、学校学生课堂学习动机情况的分析调研

在进行课题研究中,要不断注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检测和调研,形成独立的分析报告来不断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使课题的深入真正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能起到预期的作用。

2、教师期望与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关系的实践研究: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千万当心!别让那些稚嫩的好苗苗在你的有色眼镜下过早地夭折了!”,于是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每一个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观念,树立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动机的新的学生观、课堂观和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教师期待,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动机。

3、适合于各科特点的“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课题组要继续认真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爱的教育、小先生制度、创造等教育理念,结合前期洋思、后六、成功教育学习所得,根据前期学校学生课堂学习动机调查情况,积极努力构建适合广勤中学校情学情的“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更进一步构建适合于各门学科特点的“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4、各学科“导、学、练合一”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课题组引导老师在相对固定课堂教学模式下导、学、练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激发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为任务的新课堂教学行动的研究。教师要考虑的是在一定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用适当的目标、适当的内容,适当的形式,使学生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自主学习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在民主的、平等的、丰富的课堂上真正做到想学、愿学、要学、善学、喜学、乐学,积极参与动自主学习学习活动,最终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学习心理理论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导、学、练各环节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自主学习动机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我校积累了较长时期的心理健康特色,各学科教师在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学习心理学新理论和新观念,并将这些学习心理运用到课堂中来更好的激发学生在导、学、练各个环节的学习动机,强化为积极的学习行为,最终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习效益。

另附学科子课题设计方案:

①初中理化课堂实验探究策略在导学练合一课堂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②导学练合一课堂中问题情景创设与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

③成就动机理论在数学导学练合一课堂模式中的应用

④初中语文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中阅读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

⑤成功体验激发导学练合一课堂中学困生英语自主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

⑥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⑦导学练合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研究

七、研究策略及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阅读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及其他教育新思想,从而让理论指导我们的行动和研究。

2、行动研究法:将行为与个案研究结合,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参与研究的小组成员通过听课与评课的方式,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剖析研究,在典型个案中发现教学智慧。

3、观察调查法:以听课、检查、交往、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将调查与比较研究结合,将利用学校的心理测试、当堂测试以及问卷等调查形式,调查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和模式。

八、创新之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探索出新的适合与校情学情、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课堂教学模式

2、总结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3、建立一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心理机制

4、使陶行知思想在现代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培养中得到真正的运用和实践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

2010年9月—2010年12月 学习相关最新理论,进行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初步构建课题研究方案框架,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2011年1月—2011年3月 完善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确立子课题研究方案。制订课题管理制度,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6月)

2011年4月—2011年10月 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启动课题研究

2011年10月—2013年12月 根据课题实施计划,开展课题研究,积累研究材料,课题中期报告

2014年1月——2014年12月 课题中期后调整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

2014年7月—2015年6月 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撰写论文和案例分析。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结题。

十、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本次课题研究学校主要领导将担任课题组组长,亲自参与,组织开展。将组织以校各级各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主的科研小组,并再以其骨干、精华部分老师组成课题核心组,保障课题研究的水平。

2、制度保障

学校将建立相关的课题管理制度,由分管校长牵头,有教科室负责,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设置专门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每月定期学习陶行知思想,研究的主要阵地在教室,因此凡设计研究必须要在调查、听课和评课的基础上进行,要做到有理有据,对参与课题研究者按学校关于课题研究的奖励规定给予奖励。由分管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研究成员根据总的研究方案制定个人的行动方案,教科室修改并负责落实,通过听课、评课、说课比赛以及针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并邀请专家进行评课。在研究中将采用“以点带面,步步推进”的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制定日程表,按重要程度和逻辑顺序分阶段进行研究,分阶段总结成果,从而保证研究的效果。

3、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将给予充足的课题研究经费,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十一、成果形式

1、资料汇编:包括各种学习资料、活动记载、活动照片、调查数据等

2、中期报告、研究报告

3、研究论文汇编

4、典型案例(课例)个案分析

5、参加研究的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队伍

6、校园布置学陶、研陶文化氛围浓郁的展览,并开发新一轮的“陶研”校本教材让行知思想深入人心。


2019年3月25日 17:47
浏览量:0

导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