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思想与“后进生”教育
>
伟大的教育革命先驱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与“学做 真人”是贯穿于我们学校教育的一条主线,它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目标相一致。做班主任的教师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做真人”方面负有更加重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班级中的一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是责无旁贷。如何使“后进生”从“后进”转化为先进,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四有”新人,是我们做班主任的必须经常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陶先生说:“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是共同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感情的沟通,感情的融洽”。我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中体会到:班主任应当和学生打成一片,甘苦共尝,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学做真人”。只要我们用自己诚挚的爱,对学生关心备至,用自己的真情滋润他们的心田,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后进生”一定乐于亲近我们,思想上愿意和我们交流,其结果一定能转化为好学生。我认为,教师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中,一个最突出、最应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把自己真诚的爱奉献给他们。
一、尊重和理解是做好“后进生”工作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一个班集体的整体素质如何,和学生个体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个体素质高,往往班风正、学风浓、纪律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心应手。但“十个指头不一样齐”,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后进生”,他们的存在,常使班级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班主任最感头痛的事情。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教人做人”入手,对“后进生”关心教育,给他们讲清做人的道理,并恰当地指出他们身上的缺点,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高他们的个体素质,促进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个班级中有少数“后进生”,是很正常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的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们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首先,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尊重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如此。“后进生”往往有以下几种心态:应付心理,恐惧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归纳到一点就是不愿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其中逆反心理最为突出;同时,他们又极易受到他人的歧视、嘲笑和指责,因此也就形成了孤僻、粗野、不合群的个性,不能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久而久之,他们在人格上受到了扭曲,往往有较重的自卑感。由于自己的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较差,常常误以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他们,嫌弃他们,无形中在自己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如果老师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后进生”,同学们不是接近而是疏远“后进生”,鸿沟将会越来越大,“后进生”会越来越远离集体。相反,如果老师能正确理解并尊重“后进生”,尊重和培养他们的“人格”并引导其他同学从人格上给他们以尊重,使他们感到班集体并未抛弃他,从内心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起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真正建立起感情的联系,那么就会使距离缩短,鸿沟就会逐渐填平,从而为进一步做好班级工作,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创造了条件。
其次,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俗话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学生的老师。“后进生”并非一无长处,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优点,他们身上的优点往往被缺点所掩盖,或者不被人们所觉察。我们应当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激发起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上进的心理。这就要求我们经常与他们接触、交谈,谈学习、谈爱好、谈兴趣、谈生活,从中发现他们身上的任何点滴优点,经常给予必要的鼓励。同时要适时地指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同时告诉他,一个人有缺点是难免的,应当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只要经过努力,缺点是一定可以克服的,让他们增强信心,提高克服缺点的勇气。当他们不良行为习惯有任何点滴改变或学习成绩有任何些微提高,老师和同学都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往往对“后进生”的转化和进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教师都深有体会。
二、关心和爱护是做好“后进生”工作的基础
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师对社会应尽的道德义务。教书是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育人则是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部分。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方法有千条万条,归根结底一名话,必须用“爱心”来实现。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爱”来对待“后进生”,才能打到他们心灵的深处用“父爱”和“母爱”获得他们的信任,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基础的基础。与优秀生相比,“后进生”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都不太理想,甚至有的还比较恶劣,他们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后进生”也有自尊心,也有被同学和老师爱护的愿望,他们希望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老师的一视同仁,得到别人的尊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家庭状况较差或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后进生”必须给以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落后状态,赶上或超过先进。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前提,是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关键。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七一”讲话中指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行以德治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做到遵守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师 职业道德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做到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教师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对待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后进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做他们的转化工作时,要针对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这是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中最起码的“师德”,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体谅与理解是激励“后进生”转化的关键。
陶先生教导我们:“教师热爱儿童的高尚品德在于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当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虫害,这样才能 欣欣向荣,否则不免枯萎”。要能“认识”学生,特别是认识“后进生”,“体谅”与“理解”、“支持”与“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环。“体谅”与“理解”、“支持”与“帮助”的行为,可以导致信任和接受的行为反应。体谅“后进生”,扫清师生心理障碍,可以缩短师生心理差距,为转化“后进生”创造条件。
我班有一个女生,原本是一个懂礼貌、文静、成绩还可以的学生,但后来家庭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父亲带着她重新组合了一个家庭,在新的家庭中,父亲的放任加上与后母的不和,使这个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学习无兴趣,不做作业,经常逃学甚至几日几夜不回家,成绩下降,连期末考试都没有参加,受到学校处分。
学生学习差的确不是好事,但要扭转这种情况又不是一日之功的事,应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呢?答案是只有解除她的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在她又一次逃学的那天,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找她,多次往返于她家和学校,最后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她,她一见到我就低下头,象个木偶不说不动,这时我主动上前问她,“你为什么这样害怕我?”“我没有去上课。”“为什么不上课?”“不想去,同学会笑我的;而且我成绩很差。”“你不想做个争气的人吗?”“想,可是爸爸妈妈不相信我”。就这样一问一答,她的话多了起来。从简单的几句对话分析:学生怕批评,正是已经认识到她自己的错误,关键是能体谅他们的难处,理解他们的心情,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后来,我就同她的家长商量,在家不许打骂孩子,看不起孩子,要教育为主,耐心地关心她、体谅她、理解她、鼓励她。后来,我去她家做工作的事被她知道了,她哭了,我抓住时机和她谈心,唤起她学习的劲头,同时我天天给她补课,帮她解决问题,过了一段时间,她的学习终于进步了。从此她缩短了与我的距离,愿意和我接近了。同时她也改掉了很多坏习惯,再也不迟到和逃学,而且每天放学离校时都会向我鞠一个躬,说声“陈老师,再见”,见到她的如此表现,我笑了。接着我在家长会和班会上前表扬了她的进步,在师生和家长的面前,把她树立起来,使她能堂堂正正的做人,又在班里暗示全班学生都接近她、帮助她,给她造就热情的环境,从而激发了她的学习劲头。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她的成绩又有了进步,期中考试破天荒的取得了除英语外都及格的好成绩。事实证明:“后进生”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教法,只要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后进生”一定能转化为好学生。
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和学习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用陶先生的“教人做真”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变的。“后进生”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当他们做错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信心动摇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急噪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从动摇中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教育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后进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班主任应该象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任,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