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听 课

网站首页 > 学问空间 > 常规管理    如 何 听 课

当前位置:

>

2006-3-1 12:51:05

一、准备:

听课前要做些必要准备,了解所听的课教材内容、了解听课班级的情况和学情,设身处地考虑要是自己到这样班级上这节课应怎么上等等。

二、观察

1.观察任课教师。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和散文家韩愈就在他的《师说》一文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兴起并迅速向普教领域延伸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反思性教育,以"两个学会"为目的,即"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在观察任课教师时,就应以"传道、授业、解惑"和帮助、培训、训练学生"学会学习"为准则,观察任课教师课堂表现、动作以及表情等来衡量与评价其教学水平。如: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举止,是否沉着自然,从容不迫;精神状态是否振作饱满;气质、风度;及穿着打扮是否符合职业的要求,板书设计是否工整精炼,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教具准备是否充分;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熟练,能否合理利用已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课堂突出事件的处理是否稳妥得当,游刃有余;教学原则使用活不活、教法有何特色;是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以上各项的观察,了解该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责任心、教学方法、业务水平、实践经验与科研能力。

2.观察学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怎样,课堂气愤是否热烈、思维是否活跃主动参与够不够;反馈是否热烈,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心不在焉的现象;对老师的板书、演示、动作、姿态与表情,学生们是否心领神会,观察入微。能否紧跟老师的思路,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回答问题时,激烈与否,学生活动面大不大,对于以前学过的知识是否记忆牢固,温故而知新;围绕老师所授的内容,能否举一反三,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不敢会不会质疑,学生的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作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培训与训练;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配合默契,双向反馈是否充分等等。

三、倾听

1.听教师的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序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中国的著名教育学者于游说得 更加准确、生动,她认为:"教师的语言要善于激趣,巧于用智。要用新鲜、优美、风趣的语言步步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带领他们不断进入求知新境地。"因此,教师授课表达的方法和课堂用语不仅要讲究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生动性和可接受性,而且要注意表达方法及情感而用语要掌握音量大小、轻度、强弱、缓疾的调节,吐字清晰 ,语意流畅,语调抑扬顿挫,节奏与停顿、重音的使用要恰当;在导入、过渡、讲授、诱导、提问、小结和应变语方面,均达到不同的要求,并要掌握好沟通、启迪、暗示、激励方面的语言使用,学会音韵美和句式美、机智美和教态美等方面的技巧,力求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声情义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听初中教师讲课时,还要注意教师语言的示范性与模仿性。如语文课,教师有表情地范读课文,才能更好的达到情境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2.听学生反馈:在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课内交谈讨论时,学生使用普通话能力,意思表达是否清楚,音调的准确与否,音量的大小强弱,是否流畅自然;有无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滥竽充数的现象;听学生质疑的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精神是否得到了发挥;是否有口无心、混乱嘈杂的现象等等。

四、询问

1.向任课教师询问有关情况。如这节课教学目标、程序、设想及时间的安排,学生接受能力与领悟程度高低,教学过程设计的实施是否顺利、教完后的自我感觉,自我评价等。

2.询问学生。如老师的课上得怎样?讲的内容是否完全听懂、理解与掌握?教态是严肃还是和蔼可亲?教学方法是合乎学生们的口味?平日教学与今日教学相对比,有无明显区别?对老师的主观印象与整体评价怎样?......

在询问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注意场合,必须在课后进行,尽可能采用个别交谈方式。其次,对任课教师要诚恳、抱着尊重、求知、切磋、探讨的态度,避免刺伤任课教师的自尊心。


2019-03-25 18:30:44
来源:无锡市广勤中学

导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