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变“三步曲”

网站首页 > 学问空间 > 学科建设    “学困生”转变“三步曲”

当前位置:

>

2007-11-6 8:51:22

随着学期期末渐渐临近,“学困生”这个词成为了许多教师课余谈论的中心议题,如何转变“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成为广大教师学期末最大的教育宿愿。“教有法,而无定法”,转变“学困生”也是一样,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转变“方法”,其实这是广大教师教学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任何教科书上都学不来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个人看法。

第一,课前铺垫。导致“学困生”学习差的诱因,并非一天两天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开始因某一点或某一个问题不懂或不甚理解,就像打开了知识链的一个缺口,然后是越积越多,犹如滚雪球一样,慢慢地吞噬了孩子原本积极上进的学习欲望,从而也就改变了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最终导致“破罐子破摔”。因此,转变“学困生”决不是到了期末才想起它,到了“学困生”形成之后才去补救才去转变,它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每节课、每个环节。譬如,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铺垫,把今天要上的或者要复习的内容提前告诉所谓的“学困生”,让他们提前对授课内容有所了解,有个知识准备。虽然有些“学困生”看了相关的内容后,还是不大懂,但是起码会给他们留下一些印象和痕迹,这样可以在老师上课时不致于与优生有太大的知识差距,不至于在本来就不感兴趣的现实下显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第二,课中落实。“学困生”形成的罪魁祸首在课堂,起先因为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同学的队伍,结果因为一不留神就成了“学困生”。所以转变“学困生”最好的阵地在课堂,换句话说,转变“学困生”最好的办法是教师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没有一个学生不是想进步的,也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表扬的。因此,一方面,教师要钻透教材,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呈现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学生的课堂信息,特别要是对“学困生”的一举一动都要了如指掌,并及时予以“眼神”提醒,经常进行“眼神”互动,使他们时刻在老师的控制之下,以至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课后巩固。老师们发现,越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做作业的态度越差,经常会找各种理由说忘记抄作业啦、作业本放在家里忘在带来啦、作业本丢啦、昨天什么事情来不及做啦,有99%是“学困生”。他们就是抓住老师平时比较忙、对于学生的家庭作业经常不检查这个漏洞,乘虚而入,乘机偷懒。有时老师偶尔检查一次,发现有的已经半个多学期没做了,气得老师大发雷霆,怒气冲冠,于是乎把学生批评的“狗血喷头”,一无是处,方解心头“恨铁不成钢”之气,结果弄得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也许每位老师都会遇到过。我认为,对于学生的作业老师一定要及时改,一门学科至少得改一样,最好做到凡是老师自己布置的都得改,让想“偷懒”的同学没机可乘。如果老师实在忙不过来,也可以采用抽查的方式,但“学困生”一定要在检查之列。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训练,等到形成习惯之后,“学困生”也许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进步了。

当然,转变“学困生”并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也并非如纸上谈兵般轻松自如,它需要老师们付出很多的心血和精力才能完成这一艰巨而又幸福的使命。


2019-03-25 18:34:41
来源:无锡市广勤中学

导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