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知精神和素质教育的相结合

网站首页 > 教改前沿 > 课题之窗    谈行知精神和素质教育的相结合

当前位置:

>

2009-12-21 9:18:2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匠”。实践证明,要实施科教兴国,不能不研究中国教育,而要了解中国教育,不能不了解陶行知,要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陶研工作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在素质教育登台唱主角的今天,如何将行知精神蕴藏于素质教育中,是值得当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探导的问题。

一、 将博爱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爱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们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把无私的爱孕育在每一节课堂中,已成为当今有识之士的共识:我国资深教育家斯霞老师终生倡导和实践爱的教育;作为斯霞老师崇拜者的于永正老师同样提倡爱的教育;丁有宽倡导“偏爱差生”等等,可以说他们都是用爱在熏陶下一代,陶行知先生也正是这样的教育家。

陶行知爱学生,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对于学生所作有悖成人所希望之事,他没有雷霆般的训斥也没有灰心与失望,而是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睛”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为此,陶行知曾告诫我们:“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此,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对儿童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我们只能说,陶行知先生有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同时又有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不就是说的一颗爱心吗?先生正是以他这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颗爱心。这样的爱心,不也正是我们今天的一些教育工作者所缺乏的吗?

二、 将求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认为,在科学价值上,要追求知识的真,人生的真,世界的真,“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育才校歌中所谓“涵养一片向真之赤心”,“真干、实干、苦干,铁棒磨成针”,也就是要求大家具备一种真理追求者的姿势。素质教育要求各种杰出人才“天然地”产生,使每个学生成为他能成为的人,而不是成为别人要他成为的人,亦即顺学生之性,成学生之自然。

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要的就是“真”。它包括教师教的“真”,学生学的“真”以及教育结果的“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求真精神,并把它运用于实践,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促使学生追求真理,最终培养出追求真理的人。

三、 把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陶行之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创新教育起源于创造教育,可以这样说,我国现代创新教育起源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有着密切地联系:它们都是通过革新、发明,产生新的思想、技术或产品等。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改革运动,他反对“沿袭陈法”的传统教育,也反对“仪型他国”的洋化教育,提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建立自由平等之教育理论与方法”。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要打倒传统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对于创造教育,他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日,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健康之堡垒,创造艺术之环境,创造生活之园地,创造学术之气候,创造真善美之人格。”对于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他明确地提出了“六大解放”,这就是“解放小孩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小孩的双手”使他们能做;“解放小孩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小孩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小孩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小孩的时间”使他们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真正做到先生所提出的“我们应该把儿童苦海创造成一个儿童乐园”。实施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把学校真正变成儿童美丽的花园和学习的乐园。

四、 把普及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陶行之先生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的呼吸。”把教育喻为空气,人人需要,人人不可少。他“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作为曾师从杜威的留学生,他本来已是一位大学教授、教务主任,但为了改造中国的教育,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为了解决心中的中心问题,他毅然脱下西装,抛弃大学教授的优裕生活,穿上布衣草履,同师生一起开荒生产,挑粪种地。他奔走乡村,面向中国最广泛的社会生活,为中国最下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最神圣的教育事业。

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重视开发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它要求重视女童教育、残疾儿童的教育及其他弱势群体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素质。众所周知,我国的农村人口是占绝大多数的,如果撇开农村教育而大谈教育的普及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当年搞革命,如今搞改革,我们的党都很重视农村问题。搞教育当然也要重视农村教育,谈教育的普及就要看农村教育是否普及。因此,先生当年提倡的“乡村教育”在普及教育的今天,仍然是必须继承和弘扬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穿透力呢?还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步履太缓慢?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理论宝藏。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要不断学陶思陶研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园的耕耘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行知精神尤存。


2019-03-25 17:47:16
来源:无锡市广勤中学

导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