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广勤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2002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推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试行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体实验框架,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就成为法定的实验内容,摆在了学校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我们经过理论学习、业务培训、专家指导。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中,我们将按照课程改革精神,深入学习,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此基础上,确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并分步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原则上采取以问题推动、以研究提高、以反思深化的方法,来不断调整、完善,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一定的学校特色。一切为了学生“人人进步、个个发展”新课程理念。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培训与实施
1、组织。成立由校长室统帅,教科组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落实专人负责,职责分明。
2、培训。在开展学科通识培训,确立起新的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校本课程专题培训活动。由教科组落实校本课程开发的业务培训,将行动研究模式培训作为重点。
3、期间每学期要组织备课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校际现场公开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力求解决的几个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种明确的办学目的,绝不是简单的上一门课、开几个兴趣小组,换个名称而已,这是关系到校本课程发展空间的问题。
2、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寻找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材但不等于自编教材。
3、 教师一定要转变被动执行课程的角色,校本课程开发中不能等待专家、教研、科研部门拿出具体开发方案。
4、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可以根据学校办学实际,适时调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设想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2002年9月--2003年1月)为校本课程开发调查、评估、设计、实践、形成阶段,目的是给学校较充分的思考、消化、完善的时间和空间,这仍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2003年2月)为正式开发实施阶段,以相对稳定的校本课程为标志,并逐步由规范向制度化过渡。
1、要做好市级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生自主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衔接,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班级自治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治管理,深化为自我管理,群体管理,人际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化为学会自主、主动性的学、探究。将市级课题“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目标有机的整合。
2、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深化校本课程研究。
①年底前做好与国家中语委十五规划课题《作文三步法》教学的立项,2003年初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指导实验教师具体开发课题并实施研究。语文学科组要以“作文三步法”的实施研究,更多地指导学生贴近生活、学会观察、学会写自己心里的话。
②学校图书馆将参与省级课题《学校图书馆课程的体系构建和研究》作为推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撑点,为学生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语文阅读课走进图书馆,让学生自主阅读课学习。图书馆员走进教室,与语文老师共同进行《学校图书馆课程的体系构件和研究》的阅读指导课,更多地指导学生会读书、会搜集资料。
③数学组要根据学科组教师的特点,做好 “洋思课堂”教育模式的嫁接研究。
④音乐学科要把“校锣鼓队”作为学科特色,开展课程开发研究,如何将学生的综合活动能力通过音乐、舞蹈、锣鼓有机结合,培养出广勤中学特色的特长生。
⑤学校兴趣小组在坚持正常活动的基础上,将历年参加市级“围棋、象棋”获奖作为校本活动课题的开发、利用、研究,探讨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活动机制。
⑥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整合。开设网络阅读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将初一、初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与信技课、网上读书活动、图书阅览活动有机整合,由电教老师指导网络技术,语文教师指导阅读、写作技巧,图书管理员提供参与阅读书目,班主任老师组织强化管理,学生骨干参与自主管理,确保研究性学习能取得一定的实效。学生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午间阅读、假日活动、初一、初二安排每周一节列入课表,进行网上阅读。同时结合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望上查阅资料、开展读书摘录、撰写读书心得等活动,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摘录资料,汇编成知识手册。
⑦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社区服务与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与实验证明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等方面的积极情感。促进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的形成,促进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形成。
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应重视因地制宜、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劳技制作,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生物的实验、环保、绿色植物的保护;音乐的歌唱与舞蹈,美术的书法与绘画,校园艺术节、提供美德熏陶;历史、地理对祖国文化与山河的热爱;其他各学科的德育渗透。社区的服务、实践基地的劳动、新生的军训,交通协勤、消防实习、主题班会的自我设计、班旗班风的设计、爱我校园的保洁、爱护绿化等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
1、校本课程开发的行为研究模式。在实践中要抓问题,及时反馈,调整开发方向、内容、形式等,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意识和调节行动能力,并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最终目标的教科研模式来推动校本课程开发取得良好的成效。
2、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求领导作风务实求真。由于校本课程的内容大多不同于学科教学,所以要求着眼于人的发展,回归教育的本质意义。要想大事、干小事、讲实话、做真人,不表演、不做作。否则就会违背课改的基本理念。
3、力争确保校本课程的课时。同时我们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创造性,各科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内容的开放、自主、灵活地安排课时,由每单、双周的叉位使用与合并使用,可根据内容、活动场地、人员配备、器械限制等,事先与学校教务处联系,协调活动时间,因地制宜。
4、建立奖励机制。在实施校本课程研发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教师集体或教师个人,给予课时奖励、荣誉奖励,并作为聘评教师的条件之一,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校 长 室
2002年9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