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鼓励】——读芬兰教育有感

网站首页 > 教改前沿 > 校本研修    【爱和鼓励】——读芬兰教育有感

当前位置:

>

2010-11-8 16:08:17

芬兰教育,对我而言,是一本可以一读再读的书。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对教育理解的另一扇敞亮的窗口,它面朝阳光,带着人性的温暖。从这扇窗口我可以看见,人生真的不是一场需要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需要坚持的马拉松。学习,不光是为了夺得第一,而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良好的习惯。

芬兰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那就是芬兰是欧洲唯一在“二战”期间没有被苏联占领过的国家。不解之余深深思考,为什么这个位于北极圈边缘、缺乏自然资源、人口稀少、强邻环伺的小国没有被强大的侵略者占领?读了芬兰教育,答案便了然于胸。

芬兰国会的提何能博士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们这么小的国家,必须一起肩并肩作战,我们无法去区分彼此,区分贫富贵贱。也就是这样,唯有人人都有好教育,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世世代代的人才,整个民族的前途,才会有希望。”芬兰的一线老师说:“我们这样的小国,不能容许社会上出现学习落差与失衡!在芬兰,没有所谓的后进班,只有引导班。对于资质稍显落后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方式是从实务上去鼓励。因为他们比较坐不住,学习进度和别的学生不同,所以,特意设计一些可以从实践中学习的模式,并且和孩子们一起规划课程内容,从他们感兴趣的去着手,安排学生到各个商家去实习,然后再运用实务所学的经验来学习,并从中讨论生活中的各项课题。这是希望为他们创造出更多喜欢上学的原因,让他们更有意愿,并充满期盼来学校。”就是这么执著于这些道理,芬兰教育长期在全国各地各校,对于需要特殊教育辅导的学习缓慢学生,投入不间断地关心和更多的教育资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在这个北欧国家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践。

听到这样至深的关怀,怎能不让人心生踏实与温暖呢?在这里,芬兰的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精心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从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每个孩子鼓起学习的无尽动力,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没有人放弃“后进生”,不但教育体制不放弃,教育者更是真实的执行,并且强烈鼓励学生自己不放弃。因为对芬兰而言,如果有一个学生“掉队了”,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流失,是国家的重大损失。这也正是芬兰教育的精髓所在-----不让一人落后!而社会整体教育素质的提高,造就了芬兰综合国力的数倍增强。

芬兰教育,就如亲身的父母一样,为孩子牵起那双学习的小手,给予爱、希望与耐心,这不正是最合乎人性最本原的需求吗?芬兰教育,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思想”上的先进,在他们努力落实的全民平等,善待弱者,没有贫富贵贱的教育上,爱和鼓励成了教育的主旋律,这也正是符合社会整体良性发展的理念。或许,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需要数辈人付出艰辛及努力,但只要给予它适当的机会和平等对待的诚意,平等教育会由量的递增演变成质的飞跃,会擎起整个社会的一片蔚蓝天空!


2019-03-25 17:55:30
来源:无锡市广勤中学

导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