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思考

网站首页 > 教改前沿 > 校本研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思考

当前位置:

>

2004-2-19 9:24:1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学模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强调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然性,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若干影响因素。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影响因素

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将使教育教学模式产生质的飞跃。2000年,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教育部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因此,教育部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发挥其优越性,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

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整个课堂由教师主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改革,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并注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这一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都是难以实现的。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

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校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第二阶段, 学校开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和管理,在教学中进行演示及个别化教学, 或者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第三阶段,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信息技术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其目的在于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新需要的人才。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但是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则,所以认识并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

1.培养能力和学习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要有一个全局的、系统的规划,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通过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通过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3.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学习。

4.个别化教学和协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采用协作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协作学习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是最有利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教学策略之一。所以在课程整合中,应该考虑把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相结合,使学习收到最好的效益。

(三)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几个因素

1、教师思想观念

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放在首要地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实践运用中的种种不足和问题,从根源上讲都是观念问题。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持接受认可的态度,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而从 “保证教学进度” 的角度看课程整合则是不宜采用的。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使信息技术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转变,不再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而应使之成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不再把教学媒体仅仅当成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而应使之成为学生的认知、启迪思维的工具。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理解“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从教的研究向学的研究转变。

2、教师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

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低,许多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并从而产生一种误解甚至抵触情绪,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是专业教师的事。因此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水平是关键。只有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了,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与课程的整合才会更有效。

3、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教学软件的开发

课程整合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应用软件。不提倡教师编制软件,而希望教师采用现有的工具性软件及Internet网现成资源。但是现实存在的情况是,我国教育软件的种类还不够多,教学实用性比较差,许多软件与电子课本没有本质区别,同时,优秀教学资源无法实现校际共享,教育资源建设有待规范,低水平地重复建设开发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

目前,需要开发研制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符合教育教学特点,能够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学科教师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的教育软件和教育资源库。

4、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的教学实验表明:即使有了合适的软件,教师对技术也比较熟悉,教师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应用这些软件来支持自己的教学。相对于信息技术本身的知识技能而言,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上更显得薄弱。许多教师利用计算机仅仅是一种摆设,有的干脆使用现有的教学软件让计算机替代教师讲解,变成了由过去的“人灌”改为“机灌”的现象,一些教师虽然制作了课件,但课件缺乏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与教学艺术的有机融合,难以实现其教学目标,究其原因,均是自身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能力不够。

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如何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结束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21世纪的新事物,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一条新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0年10月

2、章剑卫姚灶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8期

3、包龙翔范朝炬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

《教育技术通讯》2002年4月

2019-03-25 17:54:21
来源:无锡市广勤中学

导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