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理想课堂不可忘却的几个问题
一、清晰认识六个度中的“度”
朱永新教授在构建理想课堂上,提出了六个度:参与度、自由度、延展度、亲和度、练习度、整合度。这六个度是什么意思?我想每位老师最起码的从字面上理解了。但关键的是六个度中的“度”的内涵指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清晰。如果在这些方面是模糊的,每位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也是模糊的,肯定不利于理想课堂的建构。
1、实验者应该清楚认识没有进行六度实验前的课堂是什么状况
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课堂真正改变,变得更加理想前应该自己做的工作。实验前,我的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如何,处于什么样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曾有过多少自由?过去我在延展上做了什么,效果怎么样?在亲和方面,我做了哪些?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练习了什么,练习了多长时间,练习的效果如何?课堂上我整合了什么,如何整合的,学生对我的整合有什么反映?诸如这些问题,要有明确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只有我们老师本人来思考。
朱教授倡导的六度,对于每位老师来说,并非零起点的六度,每位老师多多少少在这些方面都做了一些。既然不是零起点,我们就要思考自己的课堂在亲和、参与、自由、练习、整合、延展六个方面做了哪些,成熟的地方在哪里?
而认识到自己已经有六度特长后,才能让我们更好理解这个度,理解学生到底需要怎么的这个度,才是理想化的,才利于改变学生的未来?这就是充分认识自己已有的“度”后,才能更好的设计更合理、更科学的度来。
2、明确自己所教学科的“度”是什么?
因为我是小学语文老师,所以在这个方面我想了许多。4月份,在苏州陈国安博士说,现在的语文教育不知道在教什么,乱得很。他说:“小学语文重在‘文字’,初中语文重在‘文章’,高中语文重在‘文学’,大学语文重在‘文化’”。这是不是我们从小学至大学接受的语文教育的“度”的本质?
先来看一下5月12日扬子晚报上的报道:《学生错字频出 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
扬州一位从事多年高中语文教育的郑老师说自己已是大学三年级的儿子,文字水平差得让他这个当语文老师的父亲蒙羞:一则不足百字的申请书,竟有28个错别字!
原来,一位邻居请郑老师帮忙写一则建房申请书,郑老师刚好有事要出门,就让正在读大三、“五一”放假在家的儿子代写。两个小时后,郑老师回来,看到儿子留在桌上的申请书,不由得大怒:格式不对且不说,不足百字的文章中竟有28个错别字!郑老师叫来儿子“训斥”,儿子则“委屈”地说自己学的是工科,大学里工科生一般不学《大学语文》,自己以前的语文知识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郑老师向记者感言,他本人是一个从教近25年的语文老师,深爱祖国的语言文化。郑老师认为,大学里文科生自然是要学习《大学语文》,理、工等非文科的大学生同样也要学好它,大学语文不合格者,就不能让其毕业。郑老师表示,非文科大学生在学校里整天接触的是数字、公式等非语文的东西,他们的汉语基础知识逐渐淡化,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比较差,连最基本的行政公文、法律文书和一般实用文章的写作方法也不能正确掌握,这对他们以后学习其他专业和从事各种工作势必造成严重障碍。记者在扬州的几所高校中走了一圈,在与一些大学生朋友的接触中了解到,理、工等非文科的大学生的教学大纲上对《大学语文》确实没有作任何要求,许多学生一进大学就开始全身心地去忙“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等与毕业证书“挂钩”的科目;再者,理工科繁重的专业科目,也使得学子们平时没有时间去学习语文知识,许多工科生基本的实用文章不会写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位学习建筑的大三学生谈到这一话题颇有些苦恼:“高中时代还能写写,发表一些文章,但现在不行了,想写也写不出来,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逐渐消磨了我的文采。”
虽然这只是个例,但如果结合着最近许多专家呼吁国人应该重视汉语问题,我们会说这不是个例,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是否与小学阶段的教育相关?虽然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错误往我们自己身上拉,但我们就这一现象可以反思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文字”上做了什么,做到什么样的水平?
最近,我还与初中的语文老师聊过,你知道初中语文老师是如何说小学语文教学的?他说:“小学语文教了什么?初中语文老师还要为你们擦屁股,学生的错别字太多。”
看来,我们到了应该好好思考自己所教学科的这种认识度的时候了。
像文字之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现在的水平是什么?我们只有认识了,才能够让这个六个度的理想真正的理想。
关于小学“文字”的教育教学问题,我还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面对面地请教过这个问题。他说陈国安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张庆老师在很早以前就提出,小学语文姓小,这个“小”其实就是指得“文字”在小学阶段的整体内涵。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美国人到中国来,发现到汉字“坐”非常有意思,两个人坐在土地上,看来这个字是相互休息,聊天的意思,看不到天的存在,说明这个字义表达的时间应该是晚上,所以他得出中国人是非常勤劳的,白天没有时间坐在一起。而他认为“座”这个字比“坐”字肯定要晚一些创造出来,因为“广字是非常有意思的,放在‘坐’上,这是一种美的追求,说明人变得富有了,懂得享受了。”这种理解可能与创造者之意思不同。但是非常有意思的。假如我们的文字之学,也有着这种感觉,孩子还分不清“坐”与“座”吗?对母语的那种爱还会少吗?
中国字非常美,小学阶段应该让每个孩子充分感受到这种美,拥有这种美才是真正的小学语文教育。汉字自身内涵的“创造”是世界公认的,也是被我们忽略的,我们很少把汉字本身当作创造来教,来引导学生习得。比如,一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看到这样一个电视节目:“伞是哪国发明的?”“答案是:古希腊、中国、印度、美国”。外国的小朋友一下子选择了中国。但这位中国留学生却不知道。事实上,这不就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没有把“伞”字教好的缘故吗?“伞”这个字就是根据“伞”这个实物创造出来的,当然“伞”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小朋友就知道,中国人确不知道,这也应该是个笑话。
所以,在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构建上,这个文字之学,一定要在多种语文训练中科学体现,让每位中国孩子学完六年后,有着真正的文字热爱。在六度的实践中,一定要让孩子有着这种爱。
二、六个度达成的总目标之“理想”的认识。
构建理想课堂的目标是什么?从这六个字的本身来看,我“理想”一词应该是个目标词。如何理解理想?我想这也是我们实验者应该考虑的。假如我们对“理想”的认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前方的目标自然变会变得非常模糊,实验就很难进行下去了。当然,对于不同的老师来说,这个“理想”也许会有着不同的答案,但我们作为新教育的项目,应该建立一个参照系,一个基本的理想构架。那这个理想构架是不是就是六度呢?如果把“六度”作为理想之具体目标,当然是可以的。但我认为,六个度也应该有着明确的的理想所指。
面对这个问题,我个人也在想,对于自己所教学科来说,应该有着什么的理想。我要通过六个度的实验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对于学生与我本人来说要有着哪些变化?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想用道家的“无为而治”中的“无”来解决一下这个理想该如何理解与建构。大家清楚,这个“无”不是没有的意思。具体地说,这个“无”是“空间”的意思。即我们的六度课堂实践,其实就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空间。参与度就是说在课堂上学生要有多少参与的空间,整合度就是借助整合为学生创造出多少空间,自由度同样也有着空间之意在其中……从这一点来看,“理想课堂”其实就是师生为学生多大的空间。我们清楚,对于一个玻璃杯子来说,不是靠玻璃杯的玻璃来盛水,而是靠玻璃杯创造出来的空间来盛水,玻璃杯是有,空间就是“无为而治”中的“无”。六个度都在这个空间之中,哪个度我们理解的不够,这个玻璃杯所盛的生命之水就会出现问题,可能出现半杯水,可能出现满杯水,可能从杯中流出汇入江河成为长流水,更有活力的水。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实施这个六个度,应该给学生怎样的理想空间?我个人理解是,通过参与、练习、亲和、延展、自由、整合,让学生沿着小学语文的这个文字起点奔跑起来,能够高质量地跑向初中、高中、大学语文学习,以形成真正的母语素养,以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识字数目为学生构建成文字之杯,形成母语之空间。
最近,我在思考,我觉得用“上好每一节课,尽可能做一些让学生终生能够记住的事。”是一个可以用的思想。六度理想课堂归根结底是一个“好”字,即每一节课要好。而这种好的标致是,能够在孩子的大脑中,在孩子人生中,在孩子的整体素养划上一道美丽的痕迹,是终身受用的痕迹。爱因斯坦说,什么是素质,离开学校后,把所学的东西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质。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理想课堂其实就应该为孩子这个“剩下”而服务,而不是为了忘掉而努力。而现在的许多课堂是为了忘掉而在做,理想课堂应该有着为“剩下”而服务之理念。至于如何做一些让学生终生能够记住的事,我想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的智慧,一定有着属于自己的方法。
三、理想课堂的“质量”思考
任何一个实验肯定都要单独思考质量的。我们在前面说到理想课堂的目标是“理想”,这个理想怎么达到?靠得就是我们一步步走,一步步的课堂质量来堆积。去年12月15日联合国召开了第二届全民教育论坛,这一次的主题是“教学质量”,核心问题就是通过教师培训来提高教学质量。而构建理想课堂的实验,应该说是一个新教育实验中的大项目,其质量也应该是重要主题,其培训也应该是核心问题。心中有质量,理想课堂才能成为真正的理想课堂。心中有个操作性非常强的本学科教学的质量体系,才会形成真正的理想课堂。
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高水平的教育有赖于高水平的管理质量,它包括队伍建设,内涵发展和管理者的素质。”我想深刻理解这句话,在构建理想课堂中体现出这种理念,才有利于理想课堂的和谐发展。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抓住课堂教学质量,才是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关键点。理想课堂的质量,当然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点。假如学校领导认识不到这一切,像一些学校为了课题而课题的教学那样,构建理想课堂实验就会走向伪质量,当然这也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四、“六度”之根本——教材的理解度,不以忽略
通过近几年的听课、上课及对教师进行教材培训时,发现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老师难以真正地理解教材。一篇文章,一个题目,一门学科,到底理解到什么样的水平,才有利于学生发展?这应该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不解决,理想课堂的六度实验就会出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构建理想课堂上能否在加上教材理解度。也许有人说,这是最根本的东西,没有必要加上来,其实从现状来看,加上去,更有利于六度实验。
教材如果理解的不好,整合、练习、自由、延展、亲和、参与肯定会出问题。比如,最近我听了一位特级教师上《天游峰的扫路人》,其实这位特级教师已经在全国多次上这节课,相关课堂实录,也已经发表,一些老师对实录进行的解读也发表了许多篇。我把这么多篇的文章放在一起,把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景放在那里,对照阅读,可以说,这位老师及有关老师,至今没有明白教材的意思,没有理解教材。比如,该教师上课前就问学生有什么理想,以后愿做什么样的人?有的学生说愿意做科学家、医生、飞行员、市长……但没有人说愿做垃圾工等。该老师就问为什么不愿意做垃圾工?学生说出许多大家都能想到的脏、地位低下等理由。当然我们不能说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问题。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说得都是真实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该老师就引上了课文的学习,因为不管学生怎么说,课文也得学习。虽然这篇文章有着赞扬天游峰扫路人的痕迹,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这篇文章真正给予学生的不是这个表面的赞扬,有时也可以说是虚伪的赞扬,如果我们老师只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学习,最终仍然是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做垃圾清扫工,那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啥意义呢?我与一些专家对这篇课文交流多次,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是引导学生告别“熟视无睹”的好文章,根本不是让学生做什么清洁工的文章。这位在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有许多游人看到过,这位老人肯定在这里工作多年,但为什么只有作者将其写成文章,并被选入教材呢?这个答案非常简单,作者与这位老师有了交流,有了对话,所以才有了感动。而其他游人甚至武夷山的领导与工作人员,因为与这位老人没有交流、没有对话,所以就不会有什么感动人的东西呈给这个世界。这就是熟视无睹这个成语的要旨。虽然这篇文章中根本没有“熟视无睹”这个词,但这篇的内容影响学生终身的东西应该在这里。有人说,课文没有的词,我们怎么能这样教?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有篇《咏华山》的文章,这是寇准写的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去低。”一首诗没有出现“华山高、华山美”的字眼,教学时,我们能够放弃“高”与“美”来引导学生学诗吗?
关于教材的理解问题非常多。我想大家很明白现在新课程的处境。因为新教材的不能准确理解,整体的理解,有许多问题出现。比如被数学家叫停的数学教学课程标准问题。许多初中的数学老师说现在的数学教材不好教太乱了,这怎么考试?与原来的数学完全不一样了。也许这些老师说得对。但我们也应该说,这些老师是否真正读懂了数学课程标准,明白一套数学教材,那还是要打个问号的。对于小学老师来说,现在能够真正研究完一整教材的老师是很少的,一篇篇用着自己的智慧来思考教材的很少很少。试想,只就所教的内容来思考着理想课堂,想完成理想课堂的任务,那肯定是不行的。我从今年一月才开始着手读整套教材,即一篇篇读,一篇篇想,不用任何参考资料来读、来想,并且要写出一千字左右的分析文章。我将用一年的时间把十二册的苏教版国标版教材读完,读完之后,我将再用两年的时间,把人教版、上海版的教材读完。我想坚持三年下来,我一定在教材的理解上有着一点感觉,也许到这一步,我才能够把理想课堂这个课题做好。
新教育实验有个无限师生潜能的论述,六度中其实内涵着无限相信老师已经理解教材的内涵,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还是问题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