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芬兰教育》之我见

网站首页 > 教改前沿 > 校本研修    读《芬兰教育》之我见

当前位置:

>

2010-11-29 20:03:20

1、“先见林,再见树”——整体感知,培养兴趣。

“先见树”的教育模式,有可能在还没有机会见到森林时,不少学生已经在既漫长又着重于树的细节过程中,感到疲惫不堪而半途而废,因而错过了能透过一株株高耸树木,望见整座丰硕美丽“森林”风貌的喜悦!而“先见林”,能让孩子先了解到整体课程概念与学习目标的全貌。

我们时常会在字词句的理解记忆、公式记忆演绎方面投入很多的精力,细处揣摩、体会、分析、理解、记忆,细读、品读,细之又细,品之又品,记之又记,算之又算,并且乐此不疲。而很多时候,我们又感觉收效甚微。仔细想来,是否就是“先见树”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细部知识与标准动作反复演练中消磨掉了?

2、不让一人落后,有教无类,实现平等、公正。

芬兰着重起跑点式的公平,以及对“后进”和“弱势”学生投入更多的心力,实实在在地不放弃相对弱势的孩子,他们所秉持的就是“唯有大家都好,社会才会好”。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没有人可以自我放弃,更没有人有权利去决定哪些人是可以被放弃的,尤其是还在成长中的脆弱孩子。国家与孩子的未来,唯有重视人本价值的“众生平等”教育观念,与长时间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用心扎根,才会真的成长茁壮。

3、天生我材必有用,因材施教,适才适所,弹性分班分组。

基础教育不应该是精英教育,并不是将统一的教学内容100% 地传授给100%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而且是很好的掌握。教育就是应该帮助孩子们找出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要他们全部往一个模子里去套,套不好的就被迫放弃,就被视为“落后”。

我校每年都会招收到一些外省市转来的学生,因为各地教材不同,这些学生在数学、英语等学科上就不是和其他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再加上这些人相对分散在各个班,涉及的老师较多,因要兼顾到大多数学生和教学进度,补差效果不明显,这些学生往往就会成为后进生。 如果学校能够将这些孩子一入学就相对集中在一个班,在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后,制定合理的衔接的教学内容。宁可起步慢一些,稳一点,也不放弃任何一个,也为防差转差出力。当然,如果能跟上其它同学的进度了,也可转入其他平行班。

4、重视阅读

书与阅读,就是培养孩子终生受用的生活兴趣。重视阅读不是短视地只期盼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不是只想要让学生成绩评比顶刮刮,更不是只想要创造出过目不忘的天才,而是希望能培养孩子有兴趣找书来看,养成独立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在知识的空间中自由自在游走,开启心灵与脑海中的创造、幻想与视野。

当学生们能受惠于书中的任何人物、故事与角色的互动,酝酿出往后成长生命中的厚实养分,那阅读就真正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借着文字、文学与文化,认识自己并探索人性。

阅读的培养与引导,方法很多,但来自父母与家庭的陪伴和鼓励,绝对有极大效果,阅读习惯应该成为代代相传的良性循环。孩子入学后,学校的系统化引导与鼓舞,是让阅读建立起平衡与平民的最佳根基。芬兰的孩子们每天的家庭作业之一,就是“至少半小时的自我阅读”。这半小时,不是要学生再继续啃读教科书,而是鼓励去读自己想看的书,用自我引发兴趣的方式,让他们沉浸在书籍的世界。同时,这半小时的阅读,基本上是良心与荣誉的自我要求,不会有制式化按表操课的阅读手册去逐一记载念过的书名,不一定非得有任何形式的读书报告,而是依照每个孩子的兴趣与阅读深浅,去为他们量身选择不同的书册,以孩子能否乐在其中为最后宗旨。终有一天,学生读取的快与慢,必然不再是问题。从学习到享受阅读,每个孩子必能望见地平线外那片美好的阅读森林。学生读多读少,是自己对自己的负责,是自己要或不要建立起来的人生习惯。

阅读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当孩子能坐拥心有所属的故事,就会以自己选取的书为荣,在同学之间的阅读氛围相互鼓舞之下,接着阅读和老师主持的心得分享,创造出不同的想象空间和更广泛的阅读能力。孩子在读完自己的书时,对于他人提及读过的书,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乐不思蜀,并会百般好奇地想要亲自一探究竟。如此的相互交流,不仅让老师得以营造出群体阅读的风气与平台,更让孩子们创造出一个与自己赛跑的健康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经常会碰到学生表达能力不佳,作文用词不精彩,分析能力差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量少。教师在课堂上指导阅读、分析技巧,毕竟时间有限,更多的能力还是要通过多读书,培养语感得来的。有多少好作文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又有多少作家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阅读广泛。鼓励孩子们博览群书吧!

看了那么多,除了震撼、羡慕,是否也该反思后学点呢?真心希望都能从学生和国家未来考虑,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政策,改变已有的陈旧观念,公平、公正、信任的对待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不素质”的问题。

2019-03-25 17:55:41
来源:无锡市广勤中学

导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