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方案
目 录 |
一. 项目背景
二. 项目目标及内容
三. 子课题介绍
(一)学科研究性学习类子课题
1、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型课程类子课题
2、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
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4、网络环境与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课程比较
(三)研究性学习具体实践环节类子课题
5、研究课题的设计与选择
6、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7、协作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8、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9、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0、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11、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策略
(四)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类子课题
12、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13、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14、研究性学习中的学习者个别差异
15、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动机激发、维持和迁移
(五)网络环境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类子课题
16、网络资源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7、各类工具软件及网络平台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18、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9、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研究
四. 项目最终成果形式
五. 项目组织机构
六. 总课题组的具体任务及职责
七. 子课题组的具体任务及职责
八. 项目的活动进程安排
九. 总课题组支持服务和具体工作内容
1、举办项目交流会议
2、教师培训服务
3、信息资源服务
1)项目交流网站
2)"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在线杂志
3)资源库建设与使用
4、研究过程指导服务
5、宣传子课题学校
一. 项目背景
人类迈入了一个知识和信息占突出地位的新世纪。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再是传授固有知识和技能,而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紧迫。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教育改革,而以自主性、开放性、研究性学习重构整个课程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突出特征。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荷兰、法国等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同研究型课程相类似的课程,尽管各国对研究型课程或研究性学习的称谓各不相同,如:美国叫"科学教育"、"设计学习"等;英国叫"社会研究"、"设计学习";法国、日本为"综合学习"。可以肯定,研究性学习代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正是在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追随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及研究型课程应运而生。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首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决定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随后,教育部[2001]6号文件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21世纪同样也是以网络的全面深入运用为特征的世纪。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即网络化学习(e-learning),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1]。美国教育部2000年12月向国会递交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打算以网络化学习作为提高年青一代"21世纪能力素质"的根本措施。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正是代表了研究性学习与网络化学习两种发展趋势的有机融合。网络可以提供海量资源支持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网络化的学习有利于充分实现交互与共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一方面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实施环境,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络特性,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要求,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符合新形势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极具探索价值。
由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承担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于2002年5月被列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目前已设有子课题19个,子课题承担学校30余所,遍布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河南、四川、福建、广西等多个省市地区。
返回
二. 项目目标及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项目要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既能发挥网络本身优势又能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本质特点的学习环境,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模式,结合各学校及各学科的特点改革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项目研究的整体思路为:以创新教育和教育信息化为背景,以"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为研究对象,以合作研究的实验学校为基地,以一线教师为实践研究主体,运用多元综合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
本项目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研究性学习网络支撑平台的研发及应用
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及具体实施的需求研发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WebIL: Web-based Inquiry Learning)支撑平台。该平台可为选题、分组、研究实施和指导研究、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提供有效的支持工具和支撑环境,且为教师提供管理和评价的模板,辅助教师对管理和评价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处理。
2、 组建子课题承担学校,构建项目的实践基地
与各地区的中小学校合作,根据各校特点及总项目的研究需要分解出若干子课题。子课题承担学校在总课题组的领导下,进行子课题的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组织各子课题承担学校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并为他们开展培训、提供必要的指导支持,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教科研风格。
3、 研究性学习信息资源的建设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成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总课题组将组织相关力量,收集、归纳和整理各学科相关资源,联合各子课题承担学校,共建研究性学习的动态信息资源库。该资源库可以为中小学师生提供各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所需的教育教学资源及丰富的案例信息,并充分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
4、 构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完整理论体系
总结、归纳和推广各校在子课题研究中所获取的经验,从理论上进行概括,探索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新模式,提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构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完整理论体系,为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基础教育的发展探索新的道路、新的模式和新方向。
返回
三. 子课题介绍
为了密切结合实践,在已开发研究性学习平台和相关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构建行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和应用模式,推动和促进各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总课题组从学科研究性学习、研究型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环节、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网络环境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等五个方面考虑设计了19个子课题,从中观和微观层面上覆盖了研究性学习的诸多方面。
(一)学科研究性学习类子课题
1、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全面实施不能与学科教育相脱离。本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深入改革学科教学,探索如何进行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的三重整合,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研究能力和信息素养。
该子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注意挖掘各学科知识内容的特点,同时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并以之为依托设计适宜实际需求、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模式。
(二)研究型课程类子课题
2、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
目前国内已有多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模式,如培养目标分层模式、研究主题分层模式、内容递进模式、单一模式等。本子课题要求研究学校突破原有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特点的新型课程,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主要的研究目标就是:在学校已有条件和特色并综合考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方法及规律,形成一系列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意义的教材、课程方案以及相关资源,为其他学校有效地实施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思路和实践范例。
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本子课题强调从学校实践层面上探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模式,具体包括实施前的准备、资源组织和开发、管理和监控机制的建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流程、课程评价等环节,要求体现学校具体的特点及校园网或现代信息技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影响,要求对具体实施时出现的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进行反思和针对性解决。
4、网络环境与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课程比较
本子课题要求从比较研究和课程论的角度出发,
总结网络环境与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课程在目标设置、内容选择开发、具体实施方法及评价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规律和特点,挖掘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势和潜能,为开展不同环境下的研究型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研究性学习具体实践环节类子课题
5、研究课题的设计与选择
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和内容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新教材中提供了各种课题示例,但这只是说明了课题的大致类型,更多的课题需要师生从实际出发共同去设计和开发。本子课题就是要求在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课题的设计和选择方法,组织有效的课题设计与课题选择活动,从而使课题研究富有深刻性、创造性和现实性。
6、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师生更多的创新能力。本子课题要求从微观具体的角度出发,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目标定位和主题选择、实施研究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和支持、学习的评价等)进行设计及实践,从而为其他教师设计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思路和实践范例。
7、协作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研究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良好的协作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协作不仅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研究效率,而且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交技能的进步。本子课题将主要关注研究小组的协作效率、协作活动设计、协作环境创设、协作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8、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往往具有跨学科综合的特征,以学科、班级、年级为划分依据的教研、教学活动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需要。在网络支撑教学的环境下,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可以更方便、更灵活,突破时空、学科、年级的限制。本子课题的研究诣在探讨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师生间的协作,课题间的交流更为灵活便捷。
9、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与传统的学科教学评价存在很大的区别,应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评价,重视"质的评价",强调发挥评价的形成性功能,综合应用各种评价方法。但是具体的评价方案设计与实施依赖于学校、教师、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等多种因素。本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具体包括:
研究性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
如何利用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开展评价
各类评价方法的应用
小组和个人表现的综合评价方案
网上研究性学习和网下学习相结合的评价方案
10、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体验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子课题要求以"视学生为问题情境下的主动研究者"为基本原则,明确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需求,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尤其是网络的应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借鉴已有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探讨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法,建构研究性学习各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
11、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策略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学校的课程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由统一管理到分散管理、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由教师管理为主到依靠学生自我管理、由单纯的校内管理到校内外结合全过程跟踪管理为主[2]。这样一些新的管理特点引发了诸多值得探讨的管理问题。
本子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如何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监控学生的学习质量?
如果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保障教师工作的到位?
如果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四)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类子课题
12、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表现和行为也相应不同,网络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本子课题要求各学校以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教师的角色和能力素质要求,从而进一步发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的重要作用。
13、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具有区别于传统课堂学习的特点和要求,要球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学生的初始能力和素质对于成功实现课题研究非常重要。本子课题要求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所必备的各种知识、方法、技能和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协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4、研究性学习中的学习者个别差异
本子课题将探讨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知识能力背景的学习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和效果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以及针对这些个别差异的教学对策。研究的目的就是为教师设计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研究型课程及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15、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动机激发、维持和迁移
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大多已"重任在身",他们要上课、完成作业、准备考试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研究性学习有效推行的关键问题。本子课题要求在探讨研究性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激发、维持和迁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动机。
(五)网络环境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类子课题
16、网络资源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肯定离不开资源的支持。网络尤其是互联网络由于拥有海量资源,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子课题要求各研究学校分析、了解社区内现有的潜在资源,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适合本校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建设、开发和应用方案,并进行资源建设,为组织和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
17、各类工具软件及网络平台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各类工具软件及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应用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各类工具软件及网络平台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子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学校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推进研究性学习提供思路和指导。
18、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求学生有更多的创新意识、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因此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本子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研究性学习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和挖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以及研究性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19、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研究
本子课题要求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尤其是从非智力水平的提高这一角度,通过具体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分析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及非智力水平上的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和价值做一定深度的探索。
返回
四. 项目最终成果形式
1. 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WebIL: Web-based Inquiry Learning)。该平台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包括:选题审题、分组、师生交互、学习指导、教学管理和评价等。平台既可以专应用于研究性学习教学,也可以整合到更级的校园网系统中。
2. 应用WebIL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案例集,包括教案、学生研究过程记录以及成果作品等。
3. 研究性学习动态资源库,库内搜集、归纳和整理各学科的相关资源、课题案例、论文以及其他相关资源。资源库内容在研究期间内将定期动态更新。
4. 整个项目研究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以上(包括总课题组和各学校的子课题组所发表的文章),其中发表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10篇以上。
5. 整理并出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丛书或专辑,包括论文集、案例集、学生作品集和配套光盘等。
6. 出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专著。
7. 创办在线杂志,定期报道项目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最新理论、学术动态等内容。
返回
五. 项目组织机构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项目的研究工作由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组织领导,并成立课题研究的总课题组。总课题组负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对子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审定,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培训、评估、检查;组织各种类型的交流与研讨活动和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为了能全方位地对各子课题承担学校进行指导,更好地与子课题组沟通,总课题组成立了专家顾问组、秘书组和技术组。
总课题组组长:黄荣怀(博士/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
总课题组副组长:
裴纯礼(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
武法提(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陈星火(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
总课题组秘书组:孙凤梅,刘黄玲子,曹原,郑兰琴,黄建标,杨敏,薛颖,林秀钦
总课题组技术组:杨开城,赵国庆,刘怀恩,杨南应,李乾,林芬,魏云刚
各子课题承担学校负责组建学校子课题组,组长必须由各学校主管本课题研究的领导担任,成员必须包括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学校子课题组成员名单要报总课题组备案。子课题组要完成研究、实践教学、数据搜集、经验总结、反馈信息的任务。
返回
六. 总课题组的具体任务及职责
(一)平台及资源的研发与提供
总课题组负责设计、研发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WebIL)及相关资源产品,并负责平台的升级、安装、维护和培训工作。
(二)课题组织和指导
总课题组负责在子课题研究期间组织一定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将网上交流和网下交流相结合,以全方位展示、交流、指导帮助子课题承担学校的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成果观摩展示会、网上专题研讨会、项目交流总结年会、优秀教学案例或校方经验的评选竞赛活动等。
研究期间,总课题组还将负责组织专家对子课题承担学校的研究方案、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估检查,提出建议,进行信息互动。课题研究结束时,还将评选出优秀实验学校,并予以表彰和宣传。
(三)成果集成和共享
课题研究期间,总课题组负责研究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内部交流共享;课题结束时,总课题组负责整理、出版各子课题承担学校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论文集、优秀教学案例、学生作品成果集和专著教材等。
返回
七. 子课题组的具体任务及职责
(一)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子课题组必须积极组织校内外力量(包括总课题组)对实施子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建议子课题组每月保证一定时间用于理论、科研知识和实践研究的学习和交流;积极为子课题研究建立相应档案文件,以保证研究全过程资料、数据真实、完整,具有连续性。研究期间,子课题应当在认真调研认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方案,并切实依照方案实施研究,达到预期成果。
(二)积极配合总课题组的工作
各子课题组应当积极配合并参与总课题组组织的研讨、评选、竞赛、展示等活动;积极与项目的其他子课题实验学校进行交流,并共享信息资源;经常以书面形式向总课题组提交研究进展情况、相关动态或者最新成果、问题等,积极配合总课题组组编在线杂志、更新交流网站(www.webil.net.cn)的内容;对总课题组的研究、组织和管理工作提出积极有益的建议和批评,为整个项目的顺利运作出谋划策。
(三)创造条件保证子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子课题组应创造条件和相应的环境,在人财物各个方面保证子课题的正常高效运作,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深化教科研改革的有效途径。
返回
八. 项目的活动进程安排
1. 2002.6.1~8.1,设计研发WebIL平台V1.0版本。
2. 2002.7.15~9.15,设计开发项目交流网站(www.webil.net.cn)。
3. 2002.9.21~9.25,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开题研讨会。
4. 2002.10.1~10.15,子课题学校向总课题组提交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总课题组的专家顾问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估审核。
5. 2002.10~2003.2,子课题学校开始第一阶段研究,总课题组负责更新维护交流网站,发布在线杂志,解答和处理子课题学校的问题和研究要求,与部分子课题学校教师一起制定实施研究方案。
6. 2003.2,子课题学校提交研究阶段报告,总课题组的专家顾问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反馈子课题学校。
7. 2003.3~7,子课题学校开始第二阶段研究,总课题组负责更新维护交流网站,发布在线杂志,提供相关资源,解答和处理子课题学校的问题及研究要求。
8. 2003.7~8,总课题组举办网上研究性学习夏令营,子课题学校师生加入夏令营活动。
9. 2003.8~9,举办第一届年会,开展研讨、总结、评选、成果观摩展示和嘉奖活动。
10. 2003.9~2004.2,子课题学校开始第三阶段研究,总课题组负责更新维护交流网站,发布在线杂志,提供相关资源,解答和处理子课题学校的问题及研究要求。
11. 2004.7~8,举办第二届年会暨总课题结题大会,出版论文集和案例光盘。
返回
九. 总课题组支持服务和具体工作内容
1、举办项目交流会议
总课题组将每年举办一届年会,会议将总结汇报各子课题的研究情况,并由专家顾问组成员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展望研究的发展趋势。另外,年会会议上,总课题组还将对研究卓有成效的学校进行评选、表彰和展示。年会上也开展小型专题研讨会,主要就研究过程中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交流,组织观摩,教师、专家甚或学生代表之间相互沟通。
2、教师培训服务
各子课题承担学校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依赖于各校师资水平,因此总课题组会依据各校的具体需求,开展定期培训,以提高各子课题承担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培训的形式以设在总课题组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辅以网上培训,有个别需要的学校可以在校方开设培训课程。培训的内容包括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策略、现代教与学理论、信息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必须参加研究性学习网络支撑平台的应用培训及诣在了解本项目的培训。
3、信息资源服务
总课题组会在子课题研究期间内以不同形式向子课题承担学校提供多种信息资源,包括"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项目交流网站,在线杂志,资源库,优秀论文集,以及各种光盘软件等。
1)项目交流网站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交流网站(www.webil.net.cn)以项目为主题,及时报道与项目研究相关的进展情况,发布总课题组的通知或其他相关文件;展示子课题承担学校的各种成果和教学风采;为各子课题学校搭建各种同步和异步的交流平台,便于各校师生及总课题组之间的交流。网站的建设目的重在为子课题承担学校提供一个便捷的思想交流、展示工作成果、获取支持帮助的园地。
北师大网络教育实验室网站(www.vschool.net.cn)由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网络教育实验室主办,主要用于发布介绍网络教育实验室内部的科研成果,交流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及网络教学的发展动向等信息。
2)"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在线杂志
为便于总课题组和子课题承担学校相互交流,灵活快捷地沟通信息,总课题将创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在线杂志,杂志围绕本项目,交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开阔子课题承担学校教师领导的思路和视野,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科研质量。课题组成员可以以邮件地址免费订阅。
3)资源库建设与使用
为更好地开展项目研究,满足各子课题承担学校希望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总课题组将在所有子课题承担学校范围内开展研究性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工作。资源库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校教师的成果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作品、研究案例等。资源库每季更新一次。为保证资源共建共享的效果,总课题组会及时汇总、加工各校的最新资源,同时要求各子课题承担学校必须积极配合,在规定时间内向总课题组提交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资源,凡是完成任务的学校即可免费获得全部最新资源。对于参与积极性高,教科研能力强,不仅按时完成总课题组规定任务,还能额外提交大量优秀资源的学校,将被评选为年度"'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子课题研究优秀学校"。
4、研究过程指导服务
总课题组将通过多种方式对各子课题学校进行全过程的研究指导服务。总课题组将通过网站发布共享信息,利用"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组织专家解答典型疑难问题,并利用E-mail和电话为各子课题学校提供指导,如有必要还将定期或不定期与子课题学校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
5、宣传子课题学校
对于评选出的优秀子课题学校,或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有突出研究成效的子课题学校,总课题组将免费进行宣传,包括在项目交流网站上对该校进行重点介绍,组织其他学校到该校进行观摩交流等。
返回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
2002年9月
|